服務熱線
021-50157782
液相色譜儀作為精密分析儀器,在制藥、食品檢測等領域應用廣泛,但“堵塞"故障頻發嚴重影響實驗效率。本文基于最新維修案例,系統梳理常見故障成因及科學維修路徑,助力實驗室快速恢復運行。
核心故障原因剖析
流動相污染:緩沖鹽結晶、微生物滋生是主因。例如,未脫氣的流動相在高溫環境下易析出鹽晶堵塞管路;水相長期靜置易滋生藻類堵塞過濾頭。某實驗室案例顯示,50%甲醇水流動相因未及時更換,導致單向閥寶石球被乙腈聚合物黏附,引發泵壓異常波動。
樣品處理不當:未過濾的復雜基質樣品易堵塞進樣閥。如某藥企因樣品未離心處理,導致六通閥定量環被顆粒物阻塞,出現峰面積重復性差問題。
設備老化與操作失誤:接口松動、密封圈磨損、管路老化等物理損傷易引發漏液與堵塞雙重故障。手動進樣閥轉動不到位、廢液管出口未浸入液面等操作失誤,常導致流路形成“死堵"。
精準維修策略與案例
過濾系統清洗:玻璃濾頭可用30%稀硝酸浸泡2-3小時后超純水沖洗;金屬濾頭建議超聲處理。某檢測中心通過超聲清洗流通池鏡片,成功消除基線漂移問題。
管路疏通與更換:采用“正沖-反沖"交替方式疏通色譜柱,若無效則需更換入口篩板。某化工廠因緩沖鹽堵塞色譜柱,通過95%水相沖洗配合反接操作恢復壓力正常。
密封件維護:單向閥芯、柱塞密封圈等部件需定期檢查。某高校實驗室因柱塞密封老化導致漏液,更換密封墊后故障消除。
預防措施與行業建議
“三防"維護體系:防污染(流動相臨用現配、0.2μm濾膜過濾)、防老化(定期檢查管路接口、更換密封圈)、防誤操作(規范六通閥轉動角度、避免有機相暴曬)。建議建立“每周開機沖管2小時"制度,防止管路干涸滋生微生物。某藥企實施該制度后,設備故障率降低60%。
面對工業4.0時代對分析精度的嚴苛要求,掌握液相色譜儀堵塞故障的快速診斷與維修技能,已成為保障實驗數據可靠性的核心能力。通過規范操作、定期維護與科學維修,可顯著延長設備壽命,降低企業運營成本,最終實現分析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提升。